索 引 号:
信息分类: 云州文化
发布机构:
发布日期: 2024-07-17 09:13
标题: 许堡古堡
文号:
时效:

许堡古堡

发布时间:2024-07-17 09:13 来源:大同市云州区文化和旅游局
| | | |


许堡古堡位于云州区东部的许堡村,距大同市区40公里,是一座古堡。这座古堡作为明长城的配套工程,是明朝防御体系的一部分。许堡村从明代建堡以后就成为大同以东地区军事、政治、文化重镇,然而现在,这座明代的边陲重镇只剩下高大的夯土城墙。

据专家考证,许堡村的城郭是明朝后期修筑的,当时明朝屡遭北寇骚扰,统治者便在许堡等地设兵戍守。直到明嘉靖三十年(公元1551年)改建为民堡,万历二十七年(公元1599年)至万历二十九年(公元1601年)城墙修建完毕。

世世代代住在城堡里的村民们,对每天出门都会看到的土城墙习以为常,也从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稀罕。村里的老人们回忆,民国时期,城郭、庙宇、殿阁等保存尚好。但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庙宇被拆除,城墙被拆开许多壑口,城墙外砌的石条、古砖皆被扒去它用。城墙上的青砖被拆下来盖房、垒墙,如今站在城墙上一看,大城堡里盖起了许许多多的小城堡。而城墙只剩裸露的墙体,断壁残垣使古堡城墙面目全非。


许堡古堡是明朝防御体系的一部分,城墙上可并行两辆车,为明长城的配套工程。城门开关有时间限制,专人看管,只要城门一闭,人畜便无法出入堡内。

城墙周长1500米,南北长于东西,呈长方形。古堡向南开有正门,城头石铭“许家庄堡”。当时,城墙高12米,夯土墙体外层包以砖石。城墙底层四层条石,堡门底层六层条石。城墙上面铺以方砖,其宽度可并行两辆古代花轱辘车。不仅如此,城墙外沿建有50厘米宽、212厘米高的女儿墙,用以蔽身。女儿墙在古代时也称 “女墙”,包涵着窥视之意,是仿照女子“睥睨”之形态,指城墙顶上的小墙,建于城墙顶的内侧,一般比垛口低,起拦护作用,是在城墙壁上再设的另一道墙。女儿墙上设有垛口,每个垛口上嵌有外大内小的箭眼孔,可置箭或射杀来犯之敌。城墙外轮廓凸凹相间,排列有序,凸出部分为城墙墩子,每边计3个,外加角墩4个,共16个。


古堡最有特色的是正面南门设有瓮城,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加强防务。瓮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,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,当敌人攻入瓮城时,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,守军即可对敌形成“瓮中捉鳖”之势。瓮城多是半圆形,而许堡的瓮城却是不常见的长方形。

村东2公里处,火山喷发形成的肖家窑头圪塔,山顶建有烽火台,与村西的“八里铺”、“九里铺”等烽火台构成古代从许堡到大同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,与古堡一起佐证了许堡是古代大同地区的军事重镇。

古堡有8条居民巷,20余座庙宇。瓮城开有东西两门,东门城头石铭“迎恩”,西门城头石铭“息警”,站在城门下清晰可见。老人们说,距东门东面150米、西门西面150米处分别建有东西土关门,构成东西关街,既有居民区,又是防务圈。东西土关门顶上分别建有三官庙和观音庙。东土关城门上方石铭“保障”,西土关城门上方石铭“团圆”。东西城门与东西土关门的石铭文字合起来的意思为“上迎皇恩,下息兵警,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”。


古堡以文昌阁为中心,分作上街和下街,从南街照壁到北街龙王庙乐楼,一条马路直穿南北,马路两边为对称的8条居民巷。上街、下街、东西关、小堡和官道是古堡的五个居民区。

北城墙中轴线顶上,东城墙与南城墙交接处的顶上分别建有祯王庙和奎星阁,结构造型精美,瑰丽壮观。村里老人们根据回忆绘制的古堡复原图上,古堡内外共建庙宇20余座。但现在庙宇地基有的被用来盖了窑院或加工厂,有的变为废墟,杂草丛生。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解读
相关政策
相关稿件